当前位置:首页 > 明星会员

明星会员

袁有为--有为人生谱华章

日期:2013-08-08

郑德贵

 

 

自信是一种充分解读自我的认知,也是一种敢于挑战自我的胆识;自强是舍弃依靠的跋涉,又是不畏艰难的索求。袁有为,这个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在自信与自强中不断前行,历经20多个春秋的辗转搏击,终于成为“丝绸之都”的又一位声名显赫的新徽商。他孜孜以求,改写命运,创造了有为人生,书写了一位新徽商激情创业的精彩篇章。

                                      ------题记

 

袁有为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庐江自古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庐江县志》记载,庐江“汉名舒,属庐江郡,隋初皇置庐江县”,迄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滋育了大批英才,三国名将周瑜、清朝海军提督丁汝昌,独领风骚,名垂青史。

1962年2月14日,袁有为在庐江县泥河镇洋河乡新胜村出生了,在灵山秀水的哺育中度过了童年时代。父亲是原洋河公社建筑工程队队长,母亲是个朴实的农民。自幼兄弟姐妹较多,家里生活异常艰难。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憨实、勤劳、正直、磊落。父亲之所以能被选举为队长,一方面是他的技术出类拔萃,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务实苦干。在记忆中,父亲这位乡里集体企业的“小官”,非但没有比别人更多的收入,相反带来的是更多的负担。印象里,父亲的一次工程款被人骗光,差点让整个家庭的生活都难以维持。然而,也正是父亲耿直的秉性和诚实的品行,深深地感染和影响了袁有为,使他幼小的心灵在良好的家风洗礼中,得到净化和熏陶,懂得并学会如何的谦逊做人,正直处事。

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高举红旗向前进,誓死保卫毛主席”、“阶级斗争永不忘,革命到底不回头”,“兴无灭资”、“斗私批修”之类红的发紫的标语满天飞,口号震天响。

一场史无前例的十年文化浩劫,让袁有为在飘然若无中度过了一段迷糊不清的沧桑岁月。

1982年,袁有为高中毕业。迫于家庭的窘困,他中断了自己的学业,离开了眷恋的课堂。为了医好久治不愈的母亲,他曾一度渴望学医,但当时1000元的昂贵的学费,使他望而却步。在无奈中,他选择了和父亲一起学泥工,搞建筑。一年半的时间下来,一向追求上进、善于思考的袁有为,不光对父亲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对建筑工程有了独到的感悟。父亲所从事的建筑,是传统的土建工程,施工难度和技术含量较低,远不适合于一直被乡邻们奉为“知识分子”的他来学习,更不适合选择其作为长期从事的职业。为了将来能出人头地,有所作为,充满自信的他,选择了离开,并只身皖南,另辟蹊径。

1984年的春天,皖南山区的大地一片新绿。春风中的甜甜丝雨,伴着淡淡花香,和着清脆的鸟鸣,柔柔地飘进山野,亲润着刚出土的幼苗,孕育着新生的希望。

袁有为背上了行囊,奔赴皖南祁门,开始了人生的第一场旅行。带着美好的梦想,他徒步走出了村口,走出了深山,与慈爱、善良的母亲和一同送别的兄弟姐妹们挥手告别。年仅22岁的袁有为的心里,有一种莫可名状的眷恋和酸楚。在短暂的迟疑过后,他终于坚定地迈着步子,沿着崎岖的山路,径直的离去。在他的内心,默默地吟诵着毛主席的诗句:“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乡关”。

在亲友的介绍下,袁有为来到了皖南的祁门县的一个建筑工程队。由于环境陌生,加之水土不服,袁有为可谓吃尽了苦头。但他没有丝毫的畏惧和退缩,相反却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因为贫困对于有志者来说,永远都是一块磨刀石。

在祁门参与的施工第一项工程是公路护坡。袁有为没有特别的关系,更没有雄厚的资金,只有通过自己拼命的埋头苦干,赢得领导的信任,获取工友的认同。三个月下来,袁有为突出的表现,让所有的人为之折服。领导们看到了这个年轻小伙子身上,具备的是一般员工所不曾有的巨大潜能。很快,他被提拔为工程技术负责人。为了使工程能如期按质完工,他起早贪黑,吃住在工地。炎炎盛夏,烈日炙烤,热浪滚滚,人声鼎沸,上百人的工地上,在他的指挥下,沿着山路两侧一字排开,似一条长龙,在山道上蜿蜒。好一幅沙场秋点兵的阵势,现在回想起来,袁有为仍感到热血沸腾。原本三个月结束的工程,在他的带领下,竟提前半个多月顺利完工。由此,袁有为在祁门县当地,也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人物。

在初试牛刀之后,袁有为展露了锋芒。他的自信心有了很大的提升,一种渴望独自承包工程,成就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时刻驱动着他,刺激着他的每一根神经。他开始有了跃跃欲试的简单想法,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创业冲动。 

皖南属典型的丘陵地区,除了山多,就是水多。错综的河道,涟漪的河水,在给山区带来农田灌溉便利的同时,也给山区的交通设置了障碍。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发现的袁有为有了新的想法。

当时,架桥技术是极其落后的。没有现代化的机械和设备,全凭人力和土方法,在宽阔的河道上截流架设。所以很多的技术性难题,当时不能很好的破解。袁有为大胆的设想,如果自己能够掌握建设桥梁的技术,在祁门建桥通河,造福于民,那将是多么光彩和荣耀的事情。1984年的秋天,他通过家乡人的介绍,带着朴素的想法,走进了桥梁建设工程队。第一个桥梁工程他是技术员,第二个桥梁工程他就是队长。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袁有为依然是感慨万千,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袁有为清晰的记得,那是1985年的金秋。在晨曦的薄雾中,皖南山区的大地秀美而恬静。如诗似画般的田园秋色,映衬着山林的古朴,呈现着乡野的清雅。正当人们还在安享这份静谧的时候,他已身着蓝色土布衬衫走出了房屋,准备赶往工地。然而,当他侧身环顾两旁时,一幕感人的景象让他感到倏然地震颤。原来,乡邻们为了感谢袁有为所带工程队帮助修建桥梁,竟自发的从家里送来大米和蔬菜,堆放在大队部的门前。

是的,农民兄弟的情感是淳厚的、质朴的。为了架桥治河,他们把大队部让了出来,给工程队住宿,让工程队人员享受着当时当地最高的礼遇;为了改善工程队的伙食,当地的群众,竟偷偷地、自发地从家里送来米菜粮油;为了找到袁有为,他们让当地的交通局的领导出面,邀请负责担任工程负责;为了方便袁有为每天能及时往返于工地,他们公社特地分了一辆当时最好的“凤凰”牌自行车给他……

袁有为心里清楚,这座桥是个双拱桥,总跨度60米,单拱跨度30米,桥面宽度4.5米,在丝毫没有现代化机械设备的情况下,想要建好这座桥,的确是个挑战。但一种与生俱来的自信和当地群众对自己的厚重寄托,促使着他义无反顾地接下工程,并竭心尽力地做好整个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袁有为的带领下,一座数代人都未能实现的夙愿,终于实现了。他的名字,连同他们修建的拱桥,永远的铭记在了人们的心里。

有人说,袁有为是个勇于挑战,永远充满自信的人。可是,谁又曾经想到,他的每一次成功的背后,付出的都是常人难于想像的艰辛。1986年,因皖南春夏洪涝爆发,无法施工。袁有为又辗转于淮北,承包下淮北市烈山矿务局水泥厂的工程。3个高达25米的储存库工程,是当时很多从事专业工程队都望而生畏的工程难题。他又一次大胆的接下了,并且顺利的完成了。他创造了奇迹,矿务局的领导请他,要他留下来做技术员,并公费送他到建工学校进行专业培训。他婉言谢绝了,因为他有自己成就一番事业的雄心和壮志。

1988年的春天,是个美丽的春天。烟花三月,袁有为带着美好的憧憬,移师南下苏州。在苏州呆了两年,以单包方式(只承包工程施工,不负责工程材料)承接过苏州市人民路城南饭店等工程。由于缺少资本垫资,所以从事的单包工程,基本是没有盈余。

尽管在苏州没有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袁有为却在此觅到了前所未有的商机。由此,他的商业轨迹有了新的转移。而正是这次转移,让他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

1990年,他听朋友介绍说,吴江市盛泽镇是江苏的“小香港”,是中国四大“丝绸之都”之一,商贾云集,商业繁荣,经济发达。如果要在江苏“淘金”,盛泽是首选之地。作为一个从事建筑工程多年的实干家、拓荒者,袁有为的思维是敏锐、开阔的。他深深的懂得,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发展,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但只有在竞争的环境中,才能锻炼出自己良好的素质,获取真正的成功。

有人说,机会总是给那些有能力、有准备的人。或许,袁有为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能力竟是如此的超凡。当年的三月份,他只身至盛泽,并加入盛泽工程处,揽下了盛泽印染总厂10000平方米的纺丝大楼和10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工程,工程总造价800多万元。在具有省一级资质建筑单位里,他大显身手,大展宏图。在专家面前,他如饥似渴的学习,废寝忘食的工作。1991年的春夏之交,工程顺利完工。他也因成绩突出,受到了表彰和奖励。一部日本进口的大彩电(当时,价值就达5000元),是处里给他的特别奖励。他在带队承包工程的过程中,也赚了将近20万,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有了原始的资本积累,事业的发展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作为农民出身的袁有为,也曾设想着回家乡发展,但经过短暂的徘徊之后,又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留下。作为新一代徽商,他有创业的激情,更有睿智的眼光。他敏锐的洞察到,盛泽印染总厂的工程,是盛泽的样板工程,而作为中国四大“丝绸之都”之一的盛泽,随着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厂房的改建、扩建工程将不断增加。果然不出其所料,一个月以内,陆续慕名而来的寻求合作施工的单位多达十余家。辽吴厂纺丝大楼、污水厂、自来水厂等工程,一一承揽。值得一提的是1993年11月份承接的自来水厂的工程,在很多建筑公司不敢承接的情况下,主动推荐找袁有为承接。由于工期为1993年11月13日到1994年1月8日,质量要求高,工期紧、任务重。袁有为接下了,提前两天完成任务,并又一次把“优质工程”的牌子挂到了楼上。

如是的工程,袁有为记不清承接了多少。但他清楚,从1995年到1999年,他基本以“单包”工程为主。因此,所有的工程盈余,也只是自己和工人用血汗换取的微薄的利润。2000年,在有了一定数量的原始资本积累以后,他正式开始从“单包”向“双包”过渡,并承接了“福华世家”、“汇多利纺织”等大型工程,获得过苏州市“姑苏杯”优质工程奖(苏州市“姑苏杯”优质工程奖为苏州市建筑行业的最高奖项,袁有为承接施工的“汇多利纺织”工程就荣获了此奖项)、吴江市优质工程奖等多种荣誉。

在鲜花、掌声和荣誉面前,袁有为没有满足,而是有了新的思考。在他从事纺丝大楼的施工过程中,他惊奇的发现,很多盛泽的纺织厂里,都是安徽人在打工,有个大型纺织厂里竟达60%以上都是安徽人。安徽老乡在那里作为外地人,或多或少都会被人歧视。其次,很多的民营的小纺织厂里,基本都是当地人办的“夫妻厂”,规模小,设备简陋,操作流程简单。另外,自己从事的建筑业,虽然在当时每年有将近4000万的建筑产值,但发展空间有限,而且针对民企合作的价格风险大、利润薄,相对于纺织来说,赚的钱实在太难。因为当时一台纺织机有的一天甚至能盈利1000多元,号称是小型的“印钞机”。因此,如果能够开办一个纺织厂,应该是个很好的思路。

 

 

在反复的考量之后,袁有为终于决定对自己的产业进行了重新的调整和规划。2001年10月,他开始在盛泽镇征地40亩,并准备建造厂房。但是没有政府的规划,工程一直无法进行。2002年,经有关部门的审批,终于建成了厂区建筑面积达30000多平方米的纺织厂。作为一个多年从事建筑的纺织业的门外汉,袁有为又不惜重金请专家、做研发,购设备、创条件。

在他的率领下,一个拥有进口和国产最先进机型的单喷、双喷、平机及龙头机,生产、销售和加工各类化纤织物,以全消光涤塔夫系列及半光高密涤塔夫系列为工厂主打产品的“吴江市伟华纺织有限公司”诞生了。8年的磨砺,“伟华”品牌的全消光涤塔夫系列及半光高密涤塔夫系列现已成长为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及周边地区的一张王牌,“伟华”的产品早已走出国门服务于世界了。

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面前,袁有为认为,要想发挥自己的后发优势,并能长久的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自我竞争优势。因此,他把产品的高品质和合理的性价比作为特色,不断的推进企业迅猛向前发展。

如今,吴江市伟华纺织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8000余万元,占地面积达40亩,拥有进口和国产的单喷、双喷、平机及龙头机300多台套,专业技术工人及管理营销人员达400多名的上规模的纺织企业。企业也获得了诸多荣誉:国家商务部授予伟华“中国化纤指数指定报价和采样单位”的金字招牌,吴江市盛泽地方政府授予伟华“先进企业”称号,地方政府还给予伟华25万元高额奖金的现金奖励。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当我们坐在伟华公司素雅的总经理办公室里,与袁有为一起回首艰辛创业的坎坷历程,共同分享挫折辛酸和成功快乐的时候,我们有太多的感动,太多的钦佩。然而,作为一个不断创造奇迹,不断挑战自我,不断走向成功的徽商企业家,我们也由衷地为他拥有一个贤惠、勤劳、聪颖、朴实的妻子感到骄傲。

袁有为的婚姻是典型的中国农村传统式婚姻。1986年,经亲戚介绍,袁有为与比自己小两岁的罗河镇东风村的鲁菊花相识。当年,貌美如花的鲁菊花之所以看上袁有为,不仅仅是因为袁有为的帅气和过人才智,更主要的是她看到了袁有为,在贫寒的家境中,不断的自立自强,奋发有为,将来必成大器的希望。因此,在当年年底,他们喜结连理之后,鲁菊花就一直毫无怨言地跟随着袁有为,转战南北,同舟共济。在每每袁有为身处逆境的时候,总是给予了袁有为无尽的支持与力量。

1987年1月,袁有为夫妇喜得爱女袁翠翠。天真活泼、可爱聪颖的翠翠自幼乖巧懂事,讨人喜爱。多年来,他们视翠翠为掌上明珠,百般怜爱,在父母的爱抚下,翠翠健康、快乐地成长。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一路频传捷报,成绩骄人喜人。翻开翠翠的成长档案,我们不禁要惊叹,她的确是个名副其实的才女。她不光在小学和中学阶段成绩名列前茅,而且在大学期间连续四年担任班长和学生会干部并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平日里,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袁翠翠性格开朗,待人亲和。除了专业知识和领导能力突出外,体育成绩也特别的优异。2009年,临近毕业实习,她以出色的表现,被江苏一外资企业录用,我们完全相信,她的未来一定会更加地辉煌灿烂!

1988年,夫妻俩南下苏州。1989年7月,在美丽的园林城市,他们可爱、聪明的儿子出生了。为了永远的记住园林城市赐予他们的美好情缘,遂将爱子取名“袁林”。在良好家庭氛围熏陶下,袁林茁壮成长,上学的成绩更是出类拔萃。小学一路走来,一直在班级中的佼佼者。2009年,袁林在江苏名校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以优异成绩毕业,并报名参加了美国的高考,踏上世界名牌大学的直通车,先后被美国旦弗大学(在全美综合排名前87位,前美国国务卿赖斯的母校)奖以6.4万美元奖学金和美国迈阿密牛津分校(全美综合排名57位,全美商科综合排名19位)等几所大学录取。2009年2月26日,苏州电视台、苏州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过专访、报道。就在我们在采访袁有为的时候,我们又欣喜的获悉,在迈阿密牛津分校刚结束的期末考试中,袁林又以104.6分(满分92分,他还获取了几乎所有的附加分)的优异成绩,夺得了09届全校商科63个国际生中的总分第一名。在这里,也让我们共同祈愿袁林的未来更加辉煌!

短促的半天时间的采访就要结束了,而袁有为的精彩故事和传奇人生仍在激情地演绎着。作为一个跨建筑与纺织两大行业的新徽商的典型,袁有为首先是个充满自信、敢于自强的创业者,其次又是一位刻苦勤奋、睿智刚毅的实干家,再次又是一位不断挑战自我、充实自我的企业家,最后则是一位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一代徽商。在他辗转于大江南北时,挑战并破解了建筑业的时代难题,足见他的自信和睿智;在背井离乡、踌躇满志的激情创业过程中,不断的反思和总结,足见他的刻苦和勤奋;在调整事业发展定位的方向把握上,他挑战了新的行业领域,可见他能不断地充实自我,提升自我;在社会、事业和家庭三者关系的处理上,他能够很好的协调,并使自己的事业和家庭不断走向成功,这可见他是责任感和使命感极强的新徽商。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他成功创业过程中,他能时刻牵挂家乡,几乎全部从家乡招聘员工,并积极为家乡的招商引资牵线搭桥,给家乡的小学建校、乡村道路改建捐款,以及在汶川地震发生时,第一时间带头捐资赠物等等,无不体现了一个真正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新时期商业人的感人义举。

今天,我们为袁有为的有为人生谱写的华丽篇章而喝彩,明天我们也期待着他、他的事业和家庭更加辉煌!

会长致辞
聂长岐,已经成为江苏鑫旗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掌舵人,掌管着鑫旗建设近10多亿的年产值。自2008年成立以来,七年间,鑫旗建设从无到有,在聂长岐的带领下,成长为一个年轻而有朝气的现代化企业。而聂长岐也在苏州建筑业内...详情
会员中心
苏州安徽商会商会办公室0512-68703110、68701106

请选择申请方式!

1.按照提示在线填写入会申请在线申请

2.下载打印电子档,手动填写后邮寄至商会下载电子档

您可以登录网站,我们会在5个工作日之内通知您申请结果。通过申请您可以拥有更多会员功能。